連淑能教授
連淑能
連淑能(1942-),男,漢族,祖籍福建惠安,廈門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榮獲國務院的政府特殊津貼。1965年畢業于廈門大學外文系英語語言文學專業(五年制),留校至今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1996-1999年任廈門大學外文系系主任,1999-2003年任外文學院首任院長,1998-2003年任廈門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學術委員會(文科)委員、廈門大學評獎委員會委員。2002年起任廈門大學口、筆譯資格證書考試中心考試委員會主任,2003年起任廈門大學雙語詞典與雙語語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會兼職: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學術顧問、全國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外語類核心期刊、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國際檢索期刊、CSSCI來源期刊《外語與外語教學》顧問和編委、福建省外文學會顧問、福建省翻譯協會顧問、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兼職教授、湖北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廈門學習中心主任、武夷學院特聘外語系主任、廣州外事翻譯學會顧問、廈門市翻譯協會顧問、廈門大學出版社咨詢顧問等。
1974-76年任駐外大使館和專家組翻譯。1985-87年應邀赴美國威拉姆特大學講學并研究語言文化和機器翻譯。1996年參加全國選派公費出國人員競爭,榮獲國家留學基金首批資助,作為高級訪問學者應邀赴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進行“語言與文化”跨學科研究和交流。1998年應邀作為榮譽教授由英國赴美國俄勒岡大學研究和交流。他的長篇留學報告《牛津劍橋之謎》獲教育部重視,在教育部刊物《中國大學教學》、英國駐華大使館刊物《英中未來》、《國際高等教育研究》、《當代教育》、《教育信息報》、《環球時報》、《中國現代理論創新與實踐優秀論文精選》、《中國當代優秀論文精選》、《全國優秀社會科學論文集》、《外語應用與研究》、《廈門晚報》等全國10多家報刊和論文集連載、轉載或摘要發表,并應邀到全國許多大學、研討會、學會等作了200多場報告,被譽為“牛文化的使者”。
連淑能主講本科生高年級的翻譯課、碩士研究生的英漢語言與中西文化、跨文化交際學等課程,指導碩士研究生“英漢語言文化與翻譯”、博士研究生“英漢文化語言學”研究方向,深受學生歡迎,榮獲福建省“三育人先進個人”稱號、廈門市優秀教師稱號、廈門大學高獎“南強獎”一等獎(合作)、廈門大學研究生“良師益友”稱號、“嘉熙獎”、“九州獎”等。
主要研究領域為英漢語言與中西文化、翻譯理論與技巧、跨文化交際學,在國內外已發表80多篇論文和18部論著、編著、譯著,其中代表性的有《英漢對比研究》(原版、增訂本)、《英譯漢教程》(學生用書、教師用書)、《英語基礎語法新編》(3人合作編著)、《論中西思維方式》、《外語科研的創新問題》、《關于建立漢英文化語言學的構想》、《再論關于建立漢英文化語言學的構想》、《現代語言學的研究歷程》、《中西思維方式:悟性與理性——兼論漢英語言常用的表達方式》、《論英漢語法特征》、《英語的“抽象”與漢語的“具體”》、《再與外語學生談綜合素質》、《電腦時代的用腦方法》、《牛津劍橋之謎》、多媒體教程:《密碼速成英語語法》等,榮獲部、省、市、校30多項嘉獎。與計算機系合作承擔國家863計劃研究課題“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
1984年負責修訂《英語基礎語法新編》(劉賢彬、蔡丕杰、連淑能編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72年原版;連淑能修訂,1984年修訂版),加強對書中的重點和難點的論述,作了較大的修訂、增補,重新出版,先后印刷 7次,共 60萬冊,遠銷大陸及港澳地區。這是我國外語界在“文革”期間以至80年代罕有的一項重大科研成果。該書首次提出英語五大基本句型之說(SV、SVP、SVO、SVoO、SVOC)。全書以句子為重點,以基本句型為線索,用句法帶詞法,通過層次分析,解剖句子結構,由簡到繁,由繁返簡,輔以簡易圖解。出版之后,收到海內外讀者大量來信,普遍認為“這是一部速成英語語法書”,英語五大基本句型之說也常被英語學者及其教材和論著采用,影響較大,1988年榮獲福建省社會科學(1979-1987)優秀成果獎、廈門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榮譽獎。
專著《英漢對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出版后,獲得外語界教授學者的高度評價。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外語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博士生導師王宗炎教授特地為本書寫了序言,認為作者在這一領域“身居前列,奮勇爭先,成績比許多人好”,本書“既有理論價值,又有實用意義”,作者“繼承了趙元任、王力、呂叔湘等先生的傳統,同時又采摘了外國學者O.Jespersen, H.W.Fowler, R.Quirk 等等的精華,加以消化熔鑄。腳踏實地,取精用宏,這是他的成功訣竅。”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潘文國教授在《漢英對比研究一百年》(2002)指出,“80年代,英語界出版過一些走從內到外路子的語法書,但全面運用這個方法進行漢英對比研究的,連淑能是第一個。”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論壇(2007)認為,“連淑能先生的這部著作概括了英漢語法差異的精神實質,尤其是宏觀上的差異。這本書對于翻譯尤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全書的安排也非常的獨特。”教授王菊泉教授在《什么是對比語言學》(2011)一書中評論:“該書出版以后已多次重印,被列為全國外語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讀參考書或教科書,是英漢對比研究領域和翻譯界過去十幾年間普及、影響深廣的著作之一。”臺灣大路書屋(2002)評論:“本書深入淺出,旁征博引,論述與實例并茂,學術性與實用性并重,對英漢語言研究工作者、英漢翻譯工作者、英語教師、對外漢語教師及廣大英漢語學習者都有參考價值。”《現代外語》1995年第2期發表盧偉的書評“《英漢對比研究》的特色”,對此書和作者的學術思想作了全面、深入、中肯的評述和分析。遼寧外貿學院教師王瓏瓏評論(2005):“我把這本書視為自己學英語的圣經,它真讓我大開眼界,使我理性地意識到英漢語在語言結構和文化心理上的差異。”中國讀書網讀者評論(2009):“本人多年采用該書作為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級學生的教材,也用作指導科研的參考書,學生非常喜歡,深感受益匪淺。”該書1993年出版后,年年重印,至2010年重印16次,仍供不應求。各地許多院校和讀者把該書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教學參考書,頗為成功,反映甚佳,認為“該書有較高的學術性、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科學性、系統性”,“適合教學,又便于自學參考”,“書中還留下許多進一步研究的余地,能啟發研究生繼續深入研究,是一部很好用的優秀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因而榮獲國家教委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優秀獎、福建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廈門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榮譽獎等,并被選送參加國際書展。
應出版社和廣大讀者要求,2010年9月,連淑能教授的《英漢對比研究》增訂本問世,由國家頂級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年內重印6次,淘寶、當當、亞馬遜、京東等網站都在熱賣。增訂本不僅擴充英漢語言對比的內容,而且探究其相關的社會和文化因素,另外還開辟新專題,論述中西思維方式,從而追根窮源,擴大了對比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增訂本從此升級為跨語言、跨文化、跨學科的交叉性對比研究。全書深入淺出,旁征博引,論述與實例并茂,宏觀與微觀結合,學術性與實用性并重,完美地響應了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的重要題詞:“指明事物的異同所在不難,追究它們何以有此異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這恰恰是對比研究的目的。”作者甚為贊賞培根的名言并以此指導此書寫作:“我們不應該像螞蟻一樣只會收集,也不應該像蜘蛛一樣光會從肚子里吐絲,而應該像蜜蜂一樣采百花來釀蜜。”碩士研究生周璐、姜筠認為,“《英漢對比研究》增訂本正是作者采百花所釀出的蜂蜜,著實甘甜可口,令人受益匪淺。”
《英漢對比研究》增訂本出版之后,獲得教授學者和讀者極高評價,見于許多書刊和網站。該書出版才幾個月,互聯網上已好評如潮,現僅摘取幾例:“增訂本是至今我所讀過的英漢對比研究的專著。該書論及古今中西的哲學、文化、語言、社會、心理、邏輯、思維方式等許多方面,富有指導意義,讀了就會覺得非常有用,多讀不厭。”“此書可以讓你對漢語和英語,尤其是英語有一個透徹的了解,很多章節讀完后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本書對翻譯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讀后很受啟發,足見作者扎實的學術功底和獨到的眼光。”“《英漢對比研究》增訂本,我已經讀了3遍,內容非常豐富、深入,信息量很大,受益匪淺。難怪得了很多獎。增訂本比原版增加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內容,對英漢語研究者和廣大外語師生都很有用,對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也好用,其中的下篇“中西思維方式”對各行業的人都有啟發,非常難得。就這個專題而言,這是至今為止我認為好的書。我非常喜歡!感謝高教社出版了這樣的好書!謝謝作者!”“增訂本內容好、質量高、意義大,無疑是一本需要全神貫注、孜孜不倦以求咀嚼消化的好書。”“增訂本是對比語言學的經典著作。”權威刊物《中國外語》(2012年第2期)發表書評說,“有人說,這本書在內容上拓寬加深,字字推敲,是求真的典范;也有人說,這本書在形式上精雕細刻,句句斟酌,是創美的標本;兩種說法互補,全書堪稱真與美的完好結合。求真創美,《英漢對比研究》無疑是深具學術價值的專著典范。”澳大利亞權威刊物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于2013年8月發表書評,對此書予以高度評價。該領域教授、上海左飚教授應邀到幾所大學作此書書評講座,其中也專程到廈門大學外文學院作了講座:“求真與創美:談論著的寫作——以連淑能教授的《英漢對比研究》增訂本為例”,認為應該把此書作為論著寫作的典范。
對《英漢對比研究》的好評還有很多很多,多年來散見于許多書刊、網站、王府井書店、《21世紀英語教學周刊》等等以及各地學者和研究生的論文,有國內也有外國的,有大陸也有港澳臺的,有編輯也有讀者的,有教師也有學生的,有學者也有草根網民的,評論者范圍很廣。
長篇論文《論中西思維方式》(《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年第2期,2.5萬字)發表后,許多網站、書刊和論文集紛紛轉載,獲得極高引用率。此后作者陸續作了幾次增訂,分別刊登在:《英漢語比較與翻譯》(4),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語言與文化》(第二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語言·社會·文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年;《中國經典文庫》,2003年;《中華教育雜志》(ISSN1684-0445),香港現代教育研究會,香港教育出版社,2004年;《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年;《沖突·互補·共存:中西文化對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最新版本收進作者的專著《英漢對比研究》增訂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學術界許多學者予以高度評價,如:外語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宗炎教授評語:“拜讀寄來大作《論中西思維方式》。您抓住一個大題目,洋洋灑灑,條分縷析,值得佩服。”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博士生導師許余龍教授認為,“《論中西思維方式》氣勢磅礴,系統深入,富有創見,是至今為止同類論著中的佳作。大作不僅觀點新穎,對各項研究富有指導意義,而且文筆優美,邏輯清晰,實為不可多得。我把大作印發給我的博士生,大家都十分稱贊,認為寫得很好。”清華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羅選民教授認為,“《論中西思維方式》如此系統深入地論證一個大難題,令人欽佩。您出手不凡,是我學習的榜樣。大作收入論文集《英漢語比較與翻譯》,確為之大為增輝。”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會長楊自儉教授評語:“《論中西思維方式》從哲學的層面上研究中西思維方式,內容豐富,高瞻遠矚,思路開闊,氣勢磅礴,富有創見,觀點清晰,論證充分,文字流暢,從深度和廣度拓展并深化了思維方式的研究內容,對中西語言與文化比較研究有很高的理論指導和啟迪作用,對其他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和各行業、各級領導決策也有很強的指導與應用價值,是一篇優秀論文。”據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外語與外語教學》1994至2004年論文被引用情況的統計分析(見《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年11期專文),《論中西思維方式》被引用38次,居所列被引用次數的論文之榜首。據“中國知網”最近統計,此文被引用851次,被下載7777次,也居被引用論文之榜首。
連淑能教授編著的《英譯漢教程》(學生用書、教師用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07)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院校英語專業精品系列教材”,出版后受到極高評價,陸續收到許多所院校的教師來信、來電,索取樣書,要求訂購,表示將采用作為教材。《教程》出版后7年內已重印18次,大多高等院校已經采用作為本科高年級教材。《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年第10期發表書評,高度評價這部教材。《教程》贈送給參加2006年11月在煙臺舉行的“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7次全國學術研討會”的200多位教授和學者,獲得了普遍的稱贊和好評,專家大多認為“這是一部盼望已久的精品教材”,“采用啟發式的編寫方法,這還是首次”,“至今國內出版的英漢翻譯教材,好用的很難找到,相信這本教材會得到教師和學生的普遍歡迎”,“這本教材很適合課堂教學,便于教師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也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翻譯理論和技巧,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如此等等。許多教師當場要求購買或訂購這本教材。廈門大學外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建平博士認為:“這無疑是一部精品教材,可以超過陸殿揚編寫的《英漢翻譯理論與技巧》和其它一些教材。”“相信這部教材會得到廣泛好評。可以預見,很多教師會選用這部教材,就像作者的專著《英漢對比研究》一樣,深受廣大讀者歡迎和好評,預計年年都會重印下去。教師用書的編法也與別人不同,除了提供參考譯文之外,還提供了教學法提示、論文選題提示等,這對老師和學生有很大的用處和幫助,這也是其他教師用書從來沒有的。這部教材是作者20多年翻譯教學經驗的結晶。”《外語與外語教學》主編、教授、博士生導師徐珺博士認為:“這是一部精品教材,從內容、編法、教師用書等各方面看,都比較新穎、好用。與其它已經出版的同類教材相比,這部教材有很多特色,相信它一定會受到普遍好評和歡迎,就像作者的專著《英漢對比研究》、論文《論中西思維方式》和其它一些論著一樣,受到專家和學者的高度評價,年年重印,在書刊和網站常常被引用或轉載,從電腦統計和網站看,被引用率都非常高。”根據已經使用該《教程》的老師所反饋的信息,這部教材受到師生的喜愛,如廈門大學外文學院的張文宇老師,任課三個班,共90多名學生。據他從師生評教評學中了解:①學生很喜歡這部教材,普遍認為書中知識豐富、信息量大、練習豐富多彩,對教材及其練習很感興趣,用后翻譯能力明顯提高,收獲大。②教師也很喜歡使用這本教材,認為教材編法使學生易學,教師易教,便于教學,也便于自學,教學效果比使用其它教材好,如教師反映說(根據原話整理):“這部教材按課堂教學的規律和需要設計,收編提綱式的講解,配以大量形式多樣的習題,給學生留下許多思考的空間,便于教師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發現式和研究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只要作必要的備課,一書在手,便可走進教室上課”。
興趣廣泛的連教授還涉足右腦開發研究,最近發表了《電腦時代的用腦方法》,出版了多媒體教程:《學之源密碼速成英語語法》等,并向各地幼兒園園長作了80多場報告,倡導開發兒童的右腦,受到熱烈歡迎,引起強烈反響。總部在廈門軟件園的“學之源”科技開發集團是中國第一家專業從事右腦潛能開發及右腦學習方法的教育機構。連教授應聘加入此家教育機構的專家團隊。
自1998年至2010年,連淑能教授先后應邀赴許多大學、學會、研討會等作了200多場學術講座,內容涉及廣泛論題,如:牛津劍橋世界一流的教育傳統、論中西思維方式、外語科研的創新問題、論文的選題與寫作、當代國內外高等學校教學方法改革的趨勢、與外語學生談綜合素質、關于右腦開發問題、翻譯課教學法研討、密碼速成英語語法等,深受高校師生和領導們的喜愛,每場報告都座無虛席,掌聲不斷,氣氛熱烈,常常連走道和臺上都坐滿了聽眾。連教授還經常和易中天教授一起應邀到廈門市委黨校作報告,至今已作了8場。邀請連淑能教授作講座的大學和機構如: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浙江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大連外國語學院、蘇州大學、湖北大學、寧波理工學院、中國海洋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湖南大學、四川外語學院、重慶工商大學、浙江海洋學院、浙江工商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魯東大學、煙臺大學、河南新鄉醫學院、河南師范大學、河南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中山大學翻譯學院、江西理工大學、贛南醫學院、贛南師范學院、浙江紹興越秀外國語學院、福建師范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集美大學誠毅學院、鷺江大學、莆田學院、閩江學院、武夷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廈門學習中心等國內許多高等院校、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全國高師高專科研方法研討會、全國高校英語骨干教師暑期研修班、全國高教園區(大學城)建設與管理研討會、“學之源”科技開發集團、福建外文學會、龍巖外語學會、廈門市委黨校、廈門市翻譯協會、廈門市公開系列講座、廈門市圖書館、集美圖書館以及廈門大學各級黨政領導、廈門大學百科系列講座、廈門大學80周年校慶科學討論會、廈門大學教學工作會議、廈門大學外語節、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圖書館、馬列部、海外教育學院、廈門大學文理工科研究生、漳州校區、外文學院等單位和團體。這些講座分別論述以下專題:系統介紹世界一流大學牛津與劍橋的教育傳統、辦學經驗、如何教學與科研等與我國教育改革密切相關的問題,并與我國的高等教育現狀作了深入的比較,找出牛津與劍橋的奧秘所在及其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比較中西文化和思維方式;論述外語科研的創新、論文的選題與寫作、外語學生的綜合素質、英語學習的捷徑、國內外高等學校教學方法改革的趨勢、開發右腦、增強智慧與綜合素質等論題,被譽為“牛文化的使者”。在講座中,連教授也闡述了自己對我國高校改革和如何進行教學、科研的看法,每場報告都深受歡迎和好評,引起了聽眾的強烈反響,國內報刊、網站曾有多篇報道。
(責任編輯:學之源)